国资委重磅部署央企发展AI产业,人工智能“国家队”来了!
受访者供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近日,业人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国家队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强调,国资工智要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委重发挥更大作用。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推进会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央企业可能通过投资、并购或重组,获取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央企业可能通过投资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落实国家战略导向。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下,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中被明确定位为重要领域,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在该领域的投资力度,以推动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国资委频频部署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议认为,中央企业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创新策略、应用示范和人才聚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国资委今年来第二次“点题”AI领域。
在1月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介绍,国资委下一步将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
而在去年8月,国资委举办的“智慧国资 数字央企”大讲堂上,张玉卓表示,国资央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为与人工智能企业深化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未来,将充分发挥应用场景及数据优势,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务实的举措,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应用,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去年9月,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在中国企业论坛上表示,国资委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当前最重大的战略任务,出台了9个战略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也在酝酿出台针对不同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一业一策”的专项指导政策和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中央企业遴选91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107户企业列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试点,117个智能工厂、304个优秀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央企的布局动向往往影响着整个行业的走向。这一政策无疑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又有哪些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AI算力有望继续成为新一年的热门投资方向,可以关注AI芯片、光通信、算力设备、液冷、边缘计算、卫星通信等科技方向。”周丽莎进一步指出。
推进会上,有关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及中央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值得一提的是,10家中央企业签订倡议书,表示将主动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以核电领域为例,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为核电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去年8月的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上,中国广核集团展台前,核燃料装卸、主设备智能检修、冷源保障等业务的各类核电机器人及应用成果展示,让大众眼前一亮,获得业内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华龙一号”在国内各核电基地商用投用成为一大亮点。在“华龙一号”堆型智能检修作业领域,研究院依托多年来对智能化核电运维工艺、特殊服役环境下机器人关键技术等攻关经验,研制了覆盖高放射性部件自动更换、主设备检修、核燃料组件装卸等作业需求的机器人,并于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实现工程应用,为推动“华龙一号”堆型智能化运维水平、提升机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截至去年8月,研究院围绕我国核工业智能运维、应急抢修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核电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品100余款,涵盖核反应堆一回路设备检修作业、核燃料组件操作及修复、其余重要系统探查与维修、冷源海域构筑物无人化运维等多个方面,为核电的更加安全、稳定、经济、友好运行提供更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解决方案。
此外,有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央企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将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央企的积极布局和推动将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应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保障数据安全、避免技术失控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未来,央企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的结合,确保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医疗健康知识)
-
管进来的好效益<br />——汾西矿业复原煤业选煤厂施止细益化操持拷打岗位创效
“复原煤业选煤厂经由历程施止细准克制量量目的、精确审核配置装备部署运行、细算老本色料克制、邃稀操持深挖内潜战细抓足艺坐异刷新操持(五细操持),妨碍到8月尾,原煤进洗量148.3万吨,累计细 ...[详细]
-
最新!国资委公布98家央企名录,新增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位列其中|快讯
摘要:8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公众号公布最新央企名录,新组建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排在第36位,位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之间。 ...[详细]
-
国家电网等7家央企接连宣布完成国企改革目标,三年行动进入收尾阶段
摘要:进入8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尾工作继续推进。近日,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五矿、兵器武装集团等多个央企宣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完成。 ...[详细]
-
服贸会搭台,中外企业来“唱戏”!数字化成为新增长点|聚焦服贸会
摘要:中国企业和爱尔兰企业合作加强,只是近年来开放与创新合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企业国际化合作,希望就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国际化创新生态打造、专业人才等问题加强国际交流与推介,以期实 ...[详细]
-
受疫情影响,主产天战站台收运碰壁,产天战心岸煤价继绝贯勾通接安定。尽管市场继绝强势,但产天收运碰壁,现货有价无货。前期,受冬储推运战国内煤价下企等成份影响,煤市走势相对于乐不美不雅。回念国庆少假前,市 ...[详细]
-
北京上调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最低5869元,最高31884元!|快讯
摘要:今年,凡在北京市参保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致,7月1日起上限确定为31884元,相比2021年上涨12.98%,月缴费基 ...[详细]
-
摘要:7月份,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不利局面,我国实施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详细]
-
终于跑赢大盘!八成环保股上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成为新赛道?「环保周评榜」
摘要:个股方面,《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相关数据梳理发现,本周环保板块内共有104只股票上涨,占比79.39%,其中表现较好的分别是仕净科技30.04%)、创元科技14.80%)和凯美特气13.99 ...[详细]
-
陕煤运销总体榆林收卖公司 召开进建贯彻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细神专题宣讲会
远日,陕煤运销总体榆林收卖公司召开进建贯彻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细神专题宣讲会,团聚团聚团聚由公司党总支副布告裴同军主持,公司党员干部、职工50余人减进团聚团聚团聚。宣讲进建中,公司党总支委员、副总司理 ...[详细]
-
重磅利好!广州南沙落下重要一子,大湾区将现“三足鼎立”对外开放格局
摘要: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方案》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主动性。过去广东省背靠港澳,更多地想利用港澳的优势寻求对外开放,但是在当前外循环不确定性很大的时刻,就更加 ...[详细]
- 周内超七成环保个股上行,*ST美尚月内涨幅达138.17%,绿茵生态四天四板「环保周评榜」
- 政策利好水利概念股拉升跟涨,高能环境27.58亿元定增顺利过会「环保周评榜」
- 不到24小时!经救援抢修大秦铁路已恢复通车|快讯
- 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双碳机遇:建立统一规则,融合是必然路径「博鳌时间」
- 人民币迈入6.8时代,外贸企业“躺赢”背后,更希望汇率稳定
- 国务院常务会再提稳物价!记者实探北京菜市场:CPI为何4月重回“2时代”?
- 成品油价格上调!4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每吨分别提高205元和200元|快讯
- 全球通胀已至,中国能不能独善其身?博鳌声音:中国经济仍充满韧性「博鳌时间」
- 吴晓求:外部环境变化剧烈,人民币国际化需认准目标|快讯
- 未来碳中和领域投资或超250万亿,当务之急是形成碳价格发现机制「博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