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圆桌网 > 数学解题技巧
二季度GDP有望正增长,下半年稳经济政策或继续加码
新闻圆桌网2025-07-02 11:54:00【数学解题技巧】3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欧鸿表示,从近期经济形势看,各方面按照中央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等工作,重点地区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复工达产加快推进,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5月份经济呈现边际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季度经济在国内外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多重挑战之下,望正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政策压力。
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受到了一定冲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经济造成持续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就业压力凸显。
不过,随着5月经济数据的发布,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的脉络已现,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欧鸿表示,从近期经济形势看,各方面按照中央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等工作,重点地区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复工达产加快推进,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5月份经济呈现边际改善,主要指标均有所回升。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和国务院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将逐步恢复,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0.5%左右,全年增长4%左右。”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祝宝良表示。
欧鸿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超预期变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下半年为实现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政策还将继续发力。
二季度大概率实现正增长
站在年中重要时点,下半年经济增长目标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国内来看,4月以来,我国经济遭受了一定的冲击,不过,随着复工复产进程的加快,以及一揽子稳住经济大盘政策的落地,5月我国经济触底反弹,大体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环比增长5.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环比增长0.05%,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5964亿元,同比增长6.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0亿元,同比增长1.0%。
“当前,5月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反弹,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起重机总工时指数和产业园区活跃度指数都呈现环比强劲回升,二季度大概率将实现正增长,大体增速在1%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
粤开证券研报显示,5月经济出现积极变化,正走出谷底,但是复苏基础还要进一步巩固。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预计同比增速在1%左右。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例,4月和5月同比分别为-2.9%和0.7%,若6月回升至1.9%以上,二季度便可成功转正。
“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0.8%,乐观的情形能到1.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刘晓光表示。
不过,祝宝良表示,即使回暖,但同比速度和环比速度都将会慢于2020年武汉解封后出现的V型恢复速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对此表示,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上,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更多依靠改革创新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内外环境变化,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赵辰昕说。
下半年政策或将继续加码
尽管二季度GDP大概率转正,但要实现全年目标,压力仍在。
王一鸣表示,二季度经济增速大体在1%左右,要实现全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下半年经济快速拉升来填补,这需要下半年实际增速在7.8%左右,比去年三四季度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下半年经济会有比较强劲的回升,但要实现5.5%的预期增长目标仍然是有难度的。
“复苏进程可能比2020年更加脆弱,最终呈现的是一个非对称的‘W型复苏’的运行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复苏要关注小概率事件未来带来的系统性影响。下半年甚至到明年上半年会面临复苏路径复工复产+经济刺激,如果进入到一种持续复苏的阶段,将会面临持续的冲击。”刘晓光表示。
不过,显然,发改委的表态奠定了今年的主基调。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看来,当前,政策是带动经济的重要手段。比如,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下一步总体要求“三个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同时提出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要求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同时提出要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冗余度,应该实现目标政策要有余量;此外,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的电视电话会议,出台6个方面、33项的增量政策。
“下半年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疫情冲击,经济恢复的会明显的加快。下一步的政策,我们应该根据形势的情况,按照再聚焦、加力度、利长远的原则,进一步出台增量政策。”杨伟民表示。
在他看来,2020年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出口这三个领域,目前这三大领域的动力都存在不足,这将影响经济恢复进程,下半年可能是W型的复苏。基于当前稳经济、稳就业、稳物价面临很多新挑战,应该遵循再聚焦、加力度、利长远的原则,进一步出台增量政策。
刘晓光也建议,坚持全年5%-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追加相匹配的政策力度,以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比如,加强政策性组合,推出3万亿消费补贴计划,3万亿基建投资计划和3万亿的产业支持计划。其中,3万亿消费补贴计划,包括1.4万亿以消费券的形式,1.4万亿以现金的形式全民发放等,现金发放部分按人头每人1000元。
“下半年随着疫情极大缓和,加上宏观政策全面发力和市场主体修复调整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强劲反弹,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4%。考虑到上半年经济预期增长2.7%,2022年GDP增速预计为4.7%。”刘晓光表示。
祝宝良则认为,下半年政策布局,稳预期是核心,包括保护好产权、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稳定社会对疫情防控政策的预期等。财政政策应成为主要政策手段,可能的工具包括,发行特别国债、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普通国债、提前下发2023年的新增专项债额度等。货币政策需要为财政发力提供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按照预测,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必将迎来企稳回升态势。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81629)
上一篇: 戚眠期预先 煤价何往何从?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重磅!市值管理或纳入央企责任人业绩考核,2024年哪些领域投资将加大?
- 数字经济全面融入经济社会,赋能实体经济还有哪些挑战?|聚焦博鳌
- 新信号!住建部部长两会提“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三年过渡期可行吗?|两会重磅
- 增长9.5%!前两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2亿元|快讯
- ESG信息披露严格监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实现ESG信披全覆盖|聚焦博鳌
- 大豆进口居高不下,豆粕减量替代将继续,转基因大豆玉米种植是否已开放?
- 春节假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微降|快讯
- 一年超两亿台家电报废,工商联环境商会建议严厉打击非法拆解电器、电子废弃物行为|两会声音
- 实探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主打低碳可循环,全面实现绿电自给自足|聚焦博鳌
- 6个月来高点!3月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
- 重返景气区间!3月制造业PMI大幅回升|快讯
- 全面推开市值管理考核!央企上市公司如何突出价值创造导向?
- “要让新能源车主克服里程焦虑” 交通部副部长李扬:智慧交通还将进一步发力|聚焦博鳌
- 口述!暴雪冻雨的春运:一个伴娘的武汉三日“历险记”
- 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宿州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样本
- 国资委重磅部署央企发展AI产业,人工智能“国家队”来了!
- 消费踩油门!2023年社零总额创历史新高,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 未来产业“路线图”出炉!七部门联合部署,2025年将形成哪些标志性产品?
- 春运期间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84亿人次,多项运输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快讯
- 突发!中石油原董事长王宜林退休4年后落马|快讯
- 去年15名“一把手”被查,处分375人次,央企反腐持续高压态势
- 如何穿过“猪周期”?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建议深挖每头猪的潜力,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会声音
- 需求复苏带动“经济风向标”回暖,1月PMI超季节性回升背后
- 2023年税费收入达31.7万亿元,装备制造业比重提高至44.8%
- 铁路货运新图今日起运行!快运班列及大宗直达货物列车数量进一步增加|快讯
- 潘功胜: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稳定法正在制定中|快讯
- 国资委最新部署来了!中央企业如何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 客货两旺!铁路清明小长假预计发送旅客7500万人次
- 2023年养一头猪亏76元!牧原股份或现上市来首亏,仍坚定看好今年猪价
- 5.2%!2023年全年GDP超126万亿元|快讯
- 如何增进老年人福祉?全国政协委员李景虹建议加强老年教育投入保障|两会声音
- 增长10%!前两月中欧班列发送货物31.7万标箱|快讯
- 9946万人次春节假期行至路上!节后铁路客流仍保持高位运行|快讯
- 1月PMI回升至49.2%,生产指数达到近4个月高点|快讯
- WTO遭遇边缘化,龙永图:应建立新的国际贸易规则|聚焦博鳌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5月1日起施行,将加大对碳排放数据造假的防范和惩处|快讯
- 2022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发布:江苏独占鳌头,浙江、山东和河南均“上双”|快讯
-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3000万人次,累计发送货物超3400万吨|快讯
-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亚洲经济前景报告:2024年亚洲经济增速或达4.5%|快讯
- 亚洲新能源发电迎来快速发展,中国发挥重要作用|快讯
- 碳市场再次释放扩围预期:钢铁、石化等7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已开展
- 前两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快讯
- 铁路助力海南出岛汽车归家!首批12车120台车辆经铁路托运集中运出|快讯
- 国资委确定首批启航企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
- 调查!红海航道危机,集装箱船舶被迫绕航、运价大涨致数量大降七成,中欧班列机会来了
- 节后生猪价格重回“6元时代”,仔猪价格持续走高,后市行情如何?
- 直击疫情后首个常态化春运首日:候车大厅乘客爆满,预计人流创历史新高
- 迈向零碳电力时代:大力推进电力低碳转型,让以碳价为主的绿色环境价格发挥作用|聚焦博鳌
- 商务部最新回应:美国发布的《2023年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报告》是不实指责|快讯
- 中石化近三年现金分红超1400亿元,马永生称“目前没有股本融资计划”
- 生态环境部:积极稳妥推进EOD模式创新,以投资带动环保产业发展|快讯
- 商务部:2023年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快讯
- 生猪市场新年遇冷!节后亏损或持续,二季度有望迎来转机
- 以中国为范本!亚洲加速绿色发展|快讯
- 全面突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 去年日赚9.46亿元!三大石油央企大手笔分红近1800亿元
- 长三角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前两月全国进出口同比增长8.7%|快讯
- 直击燕郊商铺爆炸现场:附近居民称鞋飞出去好几米远,“幸好学校上课早”
- 客货运“春运时刻”来临:大宗年货送到拉萨,应对冻灾各地保障力度加大|新春走基层
- “甜蜜的烦恼”!满记甜品被曝大面积关店,老字号甜品店如何打破“许留山”魔咒?
- 春节8天收入164亿元,持续火爆的哈尔滨如何留住“泼天富贵”?|新春走基层
- 中国商务部部长会见美国贸易代表,两国贸易即将迎来新转折点?
- 2023年全年CPI上涨0.2%,居民收入上涨6.3%|快讯
- 下降0.1%!3月PPI降幅环比收窄|快讯
- 全国铁路春运今日启动,预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快讯
- “蒜你狠”重出江湖:金乡大蒜供不应求,价格飙至五年内新高,收储商无奈观望
- 古陶瓷溯源破局: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 7%!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快讯
- 民建中央:建议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统筹引导|两会声音
- 返程车票你买到了吗?这个春运,刷新多项历史纪录!
- 实探北京线下金店:店内人山人海仿佛“菜市场”,消费者越涨越买|新春走基层
- 国企改革迎关键年!央国企上市公司重组整合发力,新一轮改革加速
- 从源头治理到事心双解,宿州心理服务“落地”学校和社区
- 全国政协委员李孝轩:加强学校预制菜监管,审慎推进预制菜进校园|两会声音
- 住建部“新春第一会”再聚焦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获银行融资
- 受春节错位影响,1月CPI同比下降0.8%|快讯
- 一季度成绩单揭幕在即,企业家座谈会明确未来政策发力方向
- 中国黄金从“甩锅”到“接锅”!记者实探:涉事加盟店“中国黄金”Logo已撤,直营门店已停止办理黄金托管业务
- 重要信号!住建部再提“三定”政策,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加速推进
- 刘明胜重掌国家电投!能源央企密集换帅背后:清洁能源转型将进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