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都市圈仅8个地区人均GDP超全国!专家:集聚效率不够,县域应成为打通城乡的枢纽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个都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市圈枢纽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仅个集聚自此“都市圈”也成为各大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地区重要抓手之一。根据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全国范围内已经识别出34个都市圈。
不过,都市圈的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否真正提升了经济效率呢?近日,在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3”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指出,都市圈虽然实现了人口集聚,但城市连接性差、并未提升经济效率。
“都市圈的人口增长、占比是在不断提高,但是集聚效率不够。30多个都市圈,只有8个地区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速度。”在论坛上他向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表示。
聚集的是土地,还是人?
过去40年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22年的65.2%,增长了47个百分点以上。然而,在刘守英看来,在快速提高的城镇化率背后,存在着城乡中结构失衡的问题:我国形成了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城乡之间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城市化越快,二者之间差距越大。并且,城乡二分思维还带来了城市和乡村各自的失衡现象。
其中城市方面,行政主导的城市化之下,看起来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都在扩张,实际上省会城市、直辖市土地的城市化扩展快于人口,城市的土地化更快,人口的城市化不足,人口和住宅错配。地级市是土地城市化最严重的地区,原因是人事权、土地指标、规划权、产业发展权、行政权力往地级市集中,实际上造成地级市成为最容易推进土地城市化的一级。但是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土地城市化,土地大规模集聚,但是人口没有集聚。
人口的城市化不足带来“半城市化”的问题,一方面,省会城市、特大城市里的很多人居住在城镇地区,但经济层面未城市化,大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大中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应届生、毕业生等新市民、青年人,户籍限制了他们分享城市权利。
此外,城中村也是一个难以逃避的问题。城乡结合部出现双轨城市化,城中村存在灰色的土地市场、就业市场、法外空间,公共服务没有人提供,社会问题非常严重。
“农一代”回流,跨省农民工减少
而在乡村方面,刘守英指出,乡村地区存在“人-地-业-村”系统失衡,导致乡村没有活力。村庄人口流动半径缩减、农一代返乡回流,更倾向于在本地或省内就业;土地碎片化,耕地、宅基地碎片化,产业规模小,没有竞争力;农业生产效率低、村庄数量缩减。
其中,有关“农一代” 返乡回流的问题,发改委发展战略与规划司原副司长周南也关注到了。她在演讲中就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趋势给出一系列数字: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从35.5岁上升到2022年的42岁,当前已经比全国职工的平均年龄要高4岁,50岁以上的农民工有8600万人。跨省农民工的比例也是起先逐年上升,在2018年达到高点,约为44%,最近几年有所下降,2022年为41%左右。
对此,她提出,要关注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即将或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事实上,整个劳动力市场对大龄的农民工确实越来越封闭,在城市的正规用工市场里,45岁以上就很难找到工作。对于这部分群体,要为其提供一定的轻体力劳动岗位。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退出用工市场后不会回到农村老家去,而是会回到附近的县或者镇去生活,所以故乡的县城要做好接纳准备,为他们提供一些公共服务。
另一个群体则是新生代,特别是大约6000万名90后、00后农民工,学历越来越高,对自己的社会接纳度也非常敏感,因此希望能够要加强企业组织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在保障房的供给上,也应该逐步考虑到新一代农民工住房供给的保障。
县域应成为城乡转型的枢纽
“地级市主导的城市化让县级城市失去了非常重要的枢纽功能。”刘守英指出,要构建城乡融合新形态,需从城乡二分转变为城乡融合思维,破除“单向城市化”思路。要认识到城乡融合是一个连续体,一定要把乡村、镇、县城、城市纳入一体的城乡连续体,形成包括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镇、村的城市体系。而在其中,地级城市只有土地城市化,没有人口、产业的集聚,因此不能用地连接城乡,而是要让县要承担城乡转型的枢纽。
此外他提出,对于人口流出的村落要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一方面要整合耕地,经营权集中,小块变大块。不过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要把村庄变成大的社区,而是要改变原来以小组为单位的宅基地的配置,比如几个小村合成一个相对大一点的村,形成村落、村镇;另一方面,宅基地跨小组配置,宅基地审批集中到适度集聚的村落。通过宅基地和耕地的整合,乡村的面积就慢慢扩大了。对于农村的产业,他认为可以向规模化或精致农业的两个方向发展。一县可以从事某一主导产业,形成具有产业优势的规模化体系,做好吃、精品、新鲜、地方化的独特品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环境保护)
-
7月份,能源煤价钱总体偏偏强运行。产天圆里,坑心价钱小幅反弹后再次回降到月初水仄,其中榆林天域果前期涨幅太下,降幅稍小大,较月初降降35-50元/吨。心岸圆里,能源煤价钱震意背下,中旬匹里劈头减速下止 ...[详细]
-
国网凉山牢靠清静冷清凉清热僻清静冷清凉清热僻供电公司:施止微网中压收电车转接背荷新模式 真现综开魔难不竭供
同样艰深,电力系统正在妨碍综开魔难时,需供切断供电,将会给当天居仄易远带去确定水仄的已经便。远日,国网凉山牢靠清静冷清凉清热僻清静冷清凉清热僻供电公司正在维检西昌市巴汝镇银厂村落片区的电力系统时,初次 ...[详细]
-
...[详细]
-
中间天气台11月22日06时继绝宣告小大风蓝色预警:估量,11月22日08时至23日08时,内受古中西部、新疆北部、青海北部战东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等天有5~6级、阵风7~8级的小大风,局天阵风可达 ...[详细]
-
内受古收改委新闻,7月份,内受古齐区能源煤月度仄均坑心价钱为398.81元/吨,与6月份比照(下称环比)略涨0.05%,与2021年7月份比照(下称同比)上涨4.37%。其中,东部褐煤仄均坑心价钱为3 ...[详细]
-
之后,汇散空间已经成为境中间谍情报机闭对于我渗透保稀的尾要渠讲,汇散特工行动愈减去世动,足艺报复侵略细准猛烈,保稀足法层睹叠出,宽峻劫持我国家牢靠。随着我国汇散足艺操做快捷提下妙切,汇散足艺处事止业成 ...[详细]
-
初冬季节,西昌邛海湖畔的乌桕树叶日渐泛黑,蓝天黑云映衬下如金色霞光渲染,为夏日的邛海干天删减了一抹热意战别样风物。 ...[详细]
-
11月19日早,西昌星月湖公园好食飘喷香香、兴下采烈,到处充斥着彝历新年的喜庆。去自信江南北的游客与西昌市仄易远相散一堂,围着篝水牵足共舞,共贺彝历新年,同享彝家团聚。 ...[详细]
-
做为天下上最小大的能源斲丧国,煤冰不成是我国保障经济不酿去世少的“晃动器”,也是兜底能源牢靠的“压舱石”。正在“单碳”目的下,煤 ...[详细]
-
仄居糊心中若何牢靠操做燃气?燃气泄露若何办?三招、四步、六知识那些要面请把握↓↓↓ ...[详细]
- 出产记载造假、未批先建等问题凸显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70家企业遭生态环境部批判
- 新能源发展迎来利好:两部门发文支持配套送出工程,有效缓解并网消纳压力
- 百亿临期食品市场站上风口:资本入场“跑马圈地”,上半年多家企业获融资
- 全国碳交易市场冲刺时刻!为何电力行业是突破口?
- 由盈转亏!董监高称年报不保真 皖通科技陷入财务造假疑云
- 直击河南暴雨: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
- “保供稳价”政策初步见效,6月CPI、PPI双降
- 养老金迎来“17连涨”! 2021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4.5%,1.2亿人将获益
- 一日通报两起典型案例!环保部:力争“十四五”时期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 CPI、PPI剪刀差背后:原材料涨价未蔓延至消费端,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