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圆桌网 > 生活方式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信部鼓励工业大省挑大梁
新闻圆桌网2025-07-02 11:42:53【生活方式】3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把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放在首位,一方面表明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保增长、稳预期中的重要地位与角色担当,另一方面这也是作为工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2022年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励工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省挑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大梁
1月11日,全力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促进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工业工信总体要求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经济锻长板、平稳补短板、强基础,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工业和信息化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议部署的2023年要突出抓好的13个方面重点任务中,放在首位。
“此次提出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与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保持了一致,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经济形势不断推进,市场信心、市场需求也会逐步抬升,而在此过程中,需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把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放在首位,相当于给市场吃了一个定心丸,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重点工业经济企业的复工复产,对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和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质降本增效起到重要促进和支撑作用。”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是2023年工信领域首要任务。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2022年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与此同时,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信息通信业快速发展。
下一步,工信部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工业和信息化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要突出抓好的13个方面重点任务中,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放在首位。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把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放在首位,一方面表明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保增长、稳预期中的重要地位与角色担当,另一方面这也是作为工业主管部门的工业与信息化部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与此同时,他建议,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需要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信贷与进出口、消费配套等综合性、多角度的政策加以扶持推动。
对此,王鹏表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需要三个维度的政策,一是既要有全国一盘棋的统一部署,又要有彰显出行业特色、地区特色的具体行动方案;二是需要相关财税、金融相关政策扶持,如在贷款、授信等方面,帮助企业保障资金流动性,或者通过减税降费等多元化方式,降低企业负担;三是在市场准入方面,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实现同频共振。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
事实上,此次会议已经提出了稳住重点行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分别制定稳增长工作方案,并将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深化产融合作,充分发挥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
“引入这个社会化的资本可以较小投入撬动更多的资本;能够引进多元化生产经验和技术,让相关工业企业更好地提质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多元化布局,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与此同时,稳定企业家信心,尤其是民营经济的信心,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王鹏表示。
柏文喜认为,要推动产融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一方面要从产业与财税政策方面加以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从融资支持、风险分担以及营商环境方面提出实实在在、务求实效的举措。
与此同时,此次会议鼓励工业大省主动挑大梁,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东北地区制造业振兴取得新突破。
王鹏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一直存在着区域差异。其中南部、东部先进区域,虽然发展水平较高,但是也面临着空间小、土地资源不丰富、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因此,此次针对工业大省挑大梁的要求,王鹏表示,无论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是东北地区制造业振兴取得新突破,都能实现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使原来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做优化配置。与此同时,在相关产业振兴和产业承接的过程中,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通过拉动更多的就业,增加当地收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6181)
上一篇: 心岸能源煤市场报价隐现下位回降迹象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调查!新希望超12亿元资产减值计提为哪般?公司回应“有助于公司轻装上阵”|财务异动透视镜
- 回暖迹象明显!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升至1年半来新高|快讯
- 吴晓求:过度金融化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去年前11月国企实现营收超33万亿元,地方国资会议明确今年七大改革重点
- 陈文玲:中国全面结构转型拉开大幕|快讯
- 扩内需成效初显!前两月投资消费回暖明显|快讯
- 鸡蛋市场调查:连降六周后蛋价悄悄“抬头”,未来还会不会有过山车?
- 这家企业“碰瓷”4家央企2家国字头基金,多家央企下场打假
- 开年建设起跑!北京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多位于发展新区,总投资超420亿元
- 最新消息!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美可以合作,中美应该合作
- 去年央企实现营收39.4万亿元,今年发展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 人社部:人口负增长不影响劳动力供给,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快讯
- 完全脱离中国几乎不可能!全球供应链新格局:跨国企业打出“中国+1”战略|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进出口一季度开门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16.8%!外贸企业“出征”广交会
- 亮相两会“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为何再提强化环评?|聚焦2023全国两会
- 商务部调研2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外需下降、订单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快讯
- 央企投资开门红:前两月完成投资超3500亿元,下一步重点投向哪些领域?
- 2022年CPI同比增长2%,12月猪肉价格上涨22.2%|快讯
- “跨年霾”再现!环境部突击检查河南两地,6家企业超标排放、数据造假遭通报|环保利剑
- 2022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制造业受益最明显|快讯
- 出远门的人多了!一季度铁路客运同比增长66%,货运屡创新高|“经济复苏”调研行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公开,整改进度达60%|快讯
- 制造业非制造业双回暖!1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快讯
- 以技术破局!高新技术成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必经之路
- 桑百川:建议放开海南岛内免税政策|快讯
- 解码全国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深圳北京稳居前三,14个地区超过2000元
- 中国和印度贡献全球增长的一半:亚洲经济体2023年加权GDP增长率或达4.5% |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CPI“破1”!菜价领跌,3月同比上涨0.7%|快讯
- 消费回暖!3月同比增长10.6%|快讯
-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今年上海国企改革这么干!
- 猪价低迷为何龙头猪企却加速出栏?未来猪价要靠消费支持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继续扩大,种业龙头企业机会来了
- 春运今日正式开始,首日630万人次踏上返乡路|快讯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可抵扣个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加至7项
- 看病更方便了!河北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 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总理记者会为就业“开药方”|聚焦2023全国两会
- 鼓励煤炭供应企业积极响应化肥生产企业需求,发改委力促春耕化肥保供稳价
- 50天超百万人次出入境,广深港高铁加开跨境列车12.5对|快讯
- 生态环境部:2022年办理两会建议提案1294件, “双碳”连续两年成最受关注议题|快讯
- 彭华岗明确国企改革新方向:下一步重点打造现代新国企|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猪价回暖,个股集体上涨!“二师兄”的春天回来了?
- 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快讯
- 逐月向好!一季度进出口增长4.8%|快讯
- 2月PMI52.6%,制造业景气继续回暖|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
- “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多方呼吁加强数字化合作|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三孩”可领18000元!沈阳开始发放育儿津贴,除了“发钱”还能如何鼓励生育?
- 新零售业的中场战事:消费复苏下加速布局,中国品牌颠覆全球零售格局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香港澳门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涉及光伏、风电!传统能源巨头中国能建发力新能源,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
- 直击北京年后招聘现场:线下招聘火爆,宣传单都不够用了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
- 累计发送旅客3.48亿人次!铁路春运正式收官|快讯
- 前两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快讯
- 产量迈上了2000万吨台阶后,大豆收购价高开低走,后市如何?
- 高于预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快讯
-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7%,仍保持扩张态势|快讯
- 住建部定调2023楼市:“预售制”未一刀切取消,防“金蝉脱壳”,投机炒房仍将严控
- 年后各地“抢人大战”正酣,多地大手笔包机包车跨省招工
- 外贸平稳开局!前2个月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民营企业占比超五成|快讯
-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信部鼓励工业大省挑大梁
- 大连买多套房便宜了,契税下调至3%|快讯
- 又见“抢票大战”!直击疫情三年后的首个春运:没什么能挡住回家的脚步
- 央企重组又来大动作!中国中化全资子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涉及万亿元资产
- 哈尔滨冰雪经济热起来:春节游客量大涨,订房价格翻了2.5倍|新春走基层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八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前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地震致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港停摆:集装箱倒塌、大量船舶等待,全球贸易影响几何
- 央企整合开年好戏连台!涉及医疗、军工、新能源多个领域
- 来自漠河的60吨冻肉到广州了!铁路货运发力高标准运输体系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任重道远,金融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护航?|“经济复苏”调研行
- 一季度税费收入达79721亿元,全年减轻税费将超1.8万亿元
- 1月CPI同比增长2.1%,猪肉价格影响减小|快讯
- “发1度亏1度”价格倒挂!央企煤电企业不惜成本,去年累计发电5.1万亿千瓦时
-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快讯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澳门如何发出亚洲科创最强音?
- 各地经济增长目标确定!21个省份调低预期增速,稳投资促消费成重点
- 输血实体经济,减税降费再发力
- 1月15日起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西九龙段恢复运营,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