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圆桌网 > 美食探索
国资委提出“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背后的深意在哪里?
新闻圆桌网2025-07-02 11:57:10【美食探索】2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翁杰明指出,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要继续大力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鼓励更多企业和地区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实现业务板块清晰、“小散弱”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9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介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最新进展时表示,出业目前从在线数据看,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账完成率均超过98%,三年行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翁杰明还指出,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要继续大力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鼓励更多企业和地区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实现业务板块清晰、“小散弱”问题基本清零。要主动挖掘央企之间、央地之间跨企业、跨层级、跨区域的整合空间,在更广范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要强化整合后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一体化运作红利。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企改革进入收官阶段,本轮整合是央企从‘对标世界一流’进入到‘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发展阶段。本轮整合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理念,重点在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主业更加聚焦,对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带动能力和支撑效应更加显著。”
“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和地方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格局,即“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格局,其意义在于实现业务板块清晰、解决“小散弱”问题,但也不仅于此。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其意义在于通过专业化整合解决小散弱问题,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其意义还在于提升国有企业和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化国有资产布局,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发展大局。
企业和地区在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执行难点。杨海平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实操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在于,一是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不易处置;二是部分整合方案可能会因为地方本位主义难以达成一致;三是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存在陈旧观念,推动“三能”机制等改革,深度转换经营机制阻力不小。
此外,除了提到央企发展的新格局,国资委还强调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那么,如何做到“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
“在专业化整合力度上狠下功夫,可以理解为继续大力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要应整尽整、应合尽合,通过整合在优化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转型方面见到实效。”杨海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专业化整合广度上狠下功夫,可以理解为突破地区与出资人层级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整合;在专业化整合深度上狠下功夫,可以理解为推进企业内部深度整合融合,通过内部机制、企业文化、管理、技术和市场资源方面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
杨海平指出,除了决策层要有更大决心之外,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梳理央企、地方国企业务板块及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低效、无效资产,进一步优化央企专业化整合顶层设计,明确下一步专业化整合重点;二是运用多种方法和渠道推进整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行与并购基金、链长企业的优势;三是充分发挥各级主管部门的推动作用。
大力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从数据来看,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账完成率均超过98%,三年行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事实上,日前,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五矿、兵器武装集团等多个央企宣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已完成。
8月11日,中国电信宣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94条关键举措已全部完成,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工作,同时被国资委评为2021年度及2019-2021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8月8日,中国五矿宣布已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工作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同日,长源电力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8月6日,广西农垦集团宣布已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26项任务,总完成率100%;8月5日,北部湾港集团宣布已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8月4日,兵器装备集团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同日,国家电网公司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此前,中国石化也已宣布完成主体任务,重点改革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宋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企改革进入收官阶段,本轮整合是央企从‘对标世界一流’进入到‘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发展阶段。”
宋嘉指出,本轮整合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理念,重点在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使得主业更加聚焦,对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带动能力和支撑效应更加显著。
此外,翁杰明在会上还对接下来的改革工作强调了五大任务,分别是聚焦权责清晰,聚焦普通激活、聚焦核心竞争力、聚焦示范引领和聚焦提升监管效能。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51839)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钢铁行业如何在“三重阻碍”下实现低碳转型?民进中央建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 俄乌冲突下中乌贸易几近停摆,或致玉米价格上涨,警惕猪价被推涨
- 又多“一道红线”!国资委发文严控央企担保,这三种情况严禁
- CPI重回“1时代”:蔬菜价格上涨,叠加去年低基数
- 2022第一宗央企重组落定:中国电建和电建集团资产置换,逾270亿地产板块被剥离
- 全国百强县排名:前10强长三角占9席,昆山连续7年位列第一
- 前三季度营收大增233.72%,但净利润逐季下滑,北清环能称未来碳减排指标增量可观
- 哈尔滨“战风雪”:多条高速封闭,列车晚点,菜价基本平稳
- 谁是过去5年最有影响力城市?京沪居首,香港持续衰退,昆明大连掉出前20
- 商票爆雷事件后又遭评级下调,市值蒸发百亿牧原股份回应“能充分应对”
- 增长8%?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在即,专家预测GDP总值或达110万亿
- 两大保险巨头资管公司先后换帅,超六万亿险资何去何从?
-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 拥抱“元宇宙”,潮玩还可以这么玩!
- “钢铁每吨生产成本涨了130元!”10月PPI创年内新高,何时会下降?
- 政策保驾护航,2022春节消费迎来“开门红”!
- 生猪养殖跌破盈亏平衡线,猪肉股却接连上涨,年后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吗?
- 首个碳排放履约周期临近:全国碳市场成交量超1.2亿吨,成交额破50亿
-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加大打击,明确法律界定
- 2021城市竞争力榜单来了:“东降中升”,合肥、南昌领跑中部城市群
- 最新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出炉!河南省七地上榜
- 地处强市如云的苏南板块,镇江如何跑出“产业强市”路?
- “十四五”节能减排划定目标:单位能耗5年下降13.5%,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 央企实现首月“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均两位数增长,2022年国企改革有哪些看点?
- 猪周期见底?猪价攀上18元大关,生猪养殖进入盈利通道
- 连续3个月提及融资担保,国资委对央企划定红线:总担保规模不超集团总资产的40%
- 人人争当“卖碳翁”!上海将建区域性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减排量对接碳市场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发布,哪些地区最具投资潜力?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
- 环保板块整体走势疲软,“龙头股”平均跌幅超2%,正和生态先涨停后跌停 「环保周评榜」
- 物流央企“巨无霸”来了:整合全国海陆空资源,重塑国内物流格局
- 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超7000亿元
- 最全!全国400样本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发布!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
- 工业“碳达峰”目标来了!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
- 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8%:两年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多部委密集发声支持中小企业
- 淡季不淡! 纺织行业掀起订单热,可持续制造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两大千亿龙头合作了!”猪王”“肉王”抱团取暖,牧原股份市值重回3000亿
- 柴油供应偏紧得到缓解!中石化11月加大供应,预计供应量较前8月增长近50%
- 年内行业融资超200亿,“十四五”机器人将驶入“高端化车道”
- “算法严监管”时代来临:四部委新规剑指平台“大数据杀熟、二选一”
- 数字化转型大潮将至,智能制造行业望长期受益
- “猪王”温氏股份去年巨亏超130亿!养鸡挣的钱填不上养猪亏的窟窿
- “猪茅”牧原股份没钱了?32家公司商票持续逾期,澄清后再申请700亿授信
- 过度索权?隐私政策晦涩难懂?工信部出手治理APP侵权乱象
- 六部门发文促RCEP高质量实施!连续5年缩短负面清单,开放步伐再扩大
- 2021年央企成绩单公布:全年营收36.3万亿创历史最佳,国企改革70%目标顺利完成
- 外贸高增长下的AB面:规模再上新台阶,稳外贸任重道远「问计2022」
-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1.5万亿流向哪里?
- 金龙鱼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 中央厨房业务有望成为新亮点
- 国内消费成绩单来了!疫情下11月份消费增速回落,网上零售额大增逾15%
- 煤炭保卫战怎么打:两天8次重磅表态,严防囤货居奇
- 时隔40年土壤修复再迎利好,9只个股涨停,京蓝科技开年涨幅逾60%「环保周评榜」
- 十八连丰!全国粮产连续7年超1.3万亿斤,玉米增产占全国总量近九成
- 医保支付大变化来了!32座城市启动DRG/DIP支付方式,倒逼医院提质控费增效
- 旺季不旺!养猪企业整体销量价升量减,未来猪价还会再涨吗?
- 央企搬迁进行中:总部将向新区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成这两类央企聚集地
- 工业增长搅动三季度地方GDP排名:江苏逼近广东,湖北增速稳居第一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品牌影响力报告为城市文旅发展、招商引资提供重要参考
- 跨省医保痛点渐消:国常会聚焦简化手续,开放门诊直接结算
- 老年医疗护理试点来了:北京等15地试水,部分医院将转型护理院
-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支持辽宁省建设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 家禽行业疲软,饲料价格上涨,前三季度圣农发展净利下降79.6%
- 周内环保龙头普遍下行,盈峰环境深耕新能源领域,江南水务领涨水务个股「环保周评榜」
- 区域协调发展迎来变局:聚焦特殊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 环保龙头走势疲软:浙富控股受累“妖镍”跌幅逾8%,*ST美尚创历史新低「环保周评榜」
- 环保企业业绩整体转好,启迪环境被疑财务造假评级再下调「环保周评榜」
- 猪企的2021年:股价深蹲后触底反弹,下行周期下面临资金考验
- 15省公布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明年有望实现“18连涨”
-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布局,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
- 明年1月1日北京医保定点扩增,养老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等将纳入
- 反垄断加码!国家反垄断局新设三个司,打破超级平台垄断势在必行
- 对拒收现金说“不”! 全国人大代表郭新明建议这样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和金融稳定
- 盛剑环境前三季度净利大增76%:成本上升毛利下降,费用“压缩”效果显著
- 政策加码提振环保板块,龙头股伟明环保股价连创新高「环保周评榜」
- 人民币“避风港”特征凸显!汇率创46个月新高,外贸企业利润承压
- “中段走廊将成为中欧贸易的关键路线”——专访格鲁吉亚驻华大使卡岚第亚
- 龙口:宜居宜游促振兴,美丽乡村再升级
- 关税调整了!954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降税“朋友圈”再扩大
- 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交卷:累计成交额超70亿元,苏州查处首例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案
- 供暖季来临,大气污染治理如何攻坚?生态环境部:重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