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环保行动 >>正文
生态环境部答《华夏时报》记者问:今年已有两起环评造假案宣判,12人获刑,对环评造假“露头就打”|快讯
环保行动553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在严惩重罚的态势下,环评文件质量持续改善,环评市场进一步激发活力,但仍有人顶风作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环评制 ...
文/刘诗萌
环评文件质量是露头就打环评制度的生命线。2023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两起环评造假案件正式宣判,一起为5月份宣判的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4人获刑;一起为8月宣判的江西展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包括环评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挂靠”环评工程师等在内的8人获刑。
9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在严惩重罚的态势下,环评文件质量持续改善,环评市场进一步激发活力,但仍有人顶风作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环评制度公信力。为此,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他对环评工作中四个重点环节的责任落实提出了要求:第一,环评单位务必严格落实直接责任。环评单位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起技术支撑作用,对环评文件内容和结论承担直接责任,在从业中必须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靠提供高质量的环评文件赢得市场,如果有人唯利是图、胆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第二,环评工程师务必严格落实重要责任。环评工程师在环评文件编制中作为编制主持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案环评工程师为了蝇头小利抱着侥幸心理“挂靠”其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越过职业道德底线,也越过了法律的底线,对工作、生活、家庭均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严重影响,所有环评工程师和所有环评从业人员都应当引以为戒,守好环评从业的底线;第三,建设单位务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环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对环评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负责,应当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质量承担主体责任。警示建设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优先选择信用良好、符合能力建设指南要求的环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环评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进行审核,切不可因小失大,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第四,环评审批、评估部门和专家必须严格落实把关责任。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通过审批的,一并对审批部门、评估机构及专家予以通报,对属于严重质量问题的,要求依法撤销批复并严格责任追究。
刘志全指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严”的基调,坚决惩处环评弄虚作假,积极协调地方和公检法等部门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落实“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评造假露头就打;坚持防微杜渐,持续强化日常监管,按季度对环评人员从业异常情况开展预警,以环评文件智能复核查重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联合人社部门常态化排查严打“挂靠”等行为,清除违法违规从业的“土壤”;坚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环评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全面强化环评文件质量监管。
编辑:徐芸茜
Tags:
相关文章
国家能源总体宁夏煤业党校、培训中间一止到山西焦煤汾西矿业党校、员工学校会睹交流
环保行动远日,国家能源总体宁夏煤业党校、培训中间(宁夏财富职业教院)党委委员、副院少赵坐黑一止5人去到山西焦煤汾西矿业党校、员工学校会睹交流。员工学校子细人焦海去世收导相闭部室、中间子细人悲支并陪同交流进建。 ...
【环保行动】
阅读更多定州市高蓬镇 种养循环 牛粪成了“金疙瘩”
环保行动工人在芹菜地里劳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实习生张原摄一个个“黄灯笼”、一簇簇“红宝石”、一根根“绿如意”&helli ...
【环保行动】
阅读更多定州市对900多家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拉网式督导检查
环保行动本报讯记者杨光伟)近期,市卫生健康局研究制定17个方面25项督导检查内容,抽调55名机关工作人员,组成12个督导组,对全市900多家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督导检查,严查严堵防控漏洞,切实 ...
【环保行动】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百亿订单信号!有望实现全球船舶接单“三连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 增长7.4%!前1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07亿元|快讯
- 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加速
- 11月同比增长29.5%!2024年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继续修复
- 港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速,能源转型路在何方?
-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连升”,服务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 下降0.5%!11月CPI同比环比双降|快讯
- 连续4个月正增长!11月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快讯
- 直击链博会!一辆智能汽车“读出”中外供应背后的链式合作
- PMI连续两月下行背后: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产需双双小幅承压
- 直击国考现场:考研降温为何考公人数激增?有的热门岗位1700人在竞争
- 215家沪市央企三季报成绩单来了!合计净利润1.68万亿,超八成实现盈利
- 百亿上市央企深科技董事长被查,任职期间平均年薪超300万元
- 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由升转降,10月CPI、PPI双降
- 10月PPI下降2.6% ,环比持平|快讯
- 今日起手机12306开通春运期间学生、务工人员专区预约购票功能|快讯
- 2023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出炉:经济增速仍高于全国,谁是新的领头羊?
- 时隔6个月出口金额再次回正,11月进出口向好趋势明显
- 前11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基建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快讯
- 清华大学研究:过去四年山东、辽宁城市健康水平提升明显,上海跃居全国第一|快讯
- 11月消费同比增长创下半年新高,预计外出及服务消费明年将继续扩张
- 结束连续两个月下降局面!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0.2点|快讯
- 动人一幕!全盲“女飞人”刘翠青夺金后,与她的两双“眼睛”深情相拥|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微增0.2%|快讯
- 12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有所上升|快讯
- 盈利121亿元!国铁集团前三季度客货两旺,营收增长16.1%
- 疫后首个常态化春运开始了!火车票今日起开售|快讯
- 正增长!前十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0.03%,贸易顺差扩大3.2%|快讯
- 最快1小时18分可达香格里拉! 丽香铁路今日开通|快讯
- 一批“粮老虎”落马!最高检发布10起典型案例,粮食领域刮起反腐风暴
- 2023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出炉:高新企业占比远超全国水平,东北这个市跻身十强|快讯
- 买猪肉又便宜了!三大猪企10月收入继续下滑,生猪养殖何时能够走出“寒冬”?
-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如何“出招”?
- 央企总部疏解成绩单:超40家央企落户雄安新区|2023中国经济年报
- 消费回暖明显!11月社零增长9.6%|快讯
- 11月固投亮点多:制造业投资创半年来新高,房地产有望进一步改善
- 住建部定调2024年楼市:重提房住不炒,“好房子”能成为房地产先立后破新赛道吗?
- “往年买一个,今年买一箱”!记者调查水果价格为何全线大跳水
- 设立“国家出资公司的特别规定”专章,新《公司法》落实国企改革重大部署
- 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民间投资略有下行|快讯
- 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农村工作会议再提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 CCER市场重启只欠东风,中国碳交易市场最后一只靴子即将落地|2023中国经济年报
- PMI回落至3个月新低:产需双双承压,后期稳增长政策如何持续发力
- 雄安新区又有新动向!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快讯
- 冷空气“解救”煤炭价格,会开始新一轮涨价吗?
- 2023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2%,预计2月回升至阶段性高点,今年仍处低增长区间
- 生态环境部:全国统一CCER交易系统近期将上线运行|快讯
- 三部门:从横琴经“二线”进入内地,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的可予以免税放行|快讯
- 2023年外贸成绩单出炉:出口逆势增长,规模逐季抬升,超3/4企业看好今年形势
- 34个都市圈仅8个地区人均GDP超全国!专家:集聚效率不够,县域应成为打通城乡的枢纽
- 11月CPI下降0.5%背后:食品、非食品价格均不及预期,年底或有所回升
- 1179万人!明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稳就业政策从何发力?
- 49.5%!10月PMI降至荣枯线下|快讯
- “新三样”走俏背后:前三季度出口额增长41.7%,中国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多少?
- 铁路技术装备展来了!新技术装备集中亮相,深化国际铁路互联互通
- 去年完成投资7645亿元!2024年计划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快讯
- 全国400样本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公布,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快讯
- 降幅继续缩窄!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7.8%|快讯
- 中国288个城市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大幅回升
- 12月PPI同比下降2.7%,降幅收窄|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