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圆桌网 > 社会矛盾解读
“二师兄”一飞冲天!一周上涨7元,屠宰厂压量保价,对CPI影响几何?
新闻圆桌网2025-07-02 15:00:25【社会矛盾解读】4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从较长时间段来看,压量保价的动作也有可能会造成后期的集中出栏。此前多次出现的‘踩踏’,其实都与前期的压栏有关。所以,对于本周肉价的大幅上涨,我们总体‘不可持续’,当涨价动能集中释放以后,也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7月6日,下过雨的早上微微泛着凉意。
在北京大兴区一家早市里,几名晨起的顾客零零星星在菜摊旁挑选着绿叶蔬菜,但猪肉摊前,却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来买肉的顾客。
“猪肉便宜卖了,五花肉21一斤,猪蹄25,前后腿18块5,排骨28,腔排18块5,现在一天一个价,这已经和批发差不多了。”收钱的间隙,猪贩老陈抽空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由于早市价格相对便宜,一个早上,老陈就卖出了3头猪。不过,相较于此前平均每天4头猪的数量,还是有所下降。
菜市场内,不少顾客抱怨肉价几乎一天涨一块,一周内涨了五六元。
不过,高企的猪价已经引起相关部门注意。近日,国家发改委两天三次就猪价进行表态,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
“从较长时间段来看,本周肉价的大幅上涨我们感觉不可持续,事实上,肉价已经有了掉头向下的苗头。”新发地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表示。
猪肉一天一个价
一进入新发地猪肉市场的大门,一股生肉味就扑面而来。
在其中,摊贩老李熟练地分割猪肉,将顾客所需要的排骨剁成小块。在这里工作7年,老李已经见惯了猪肉市场的起起伏伏。
“这感觉就像2019年那时候,忽然开始涨,而且涨幅很大,现在涨势甚至超过了2019年,价格可能也会比那时候还贵。”老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回望2019年,当时,国内生猪价格整体触底反弹后持续回升,下半年大幅暴涨,连创历史新高。6月中下旬开始,北方多地猪价快速上涨并突破9元/关口,6月份猪价整体大幅上涨12.98%,7月整体上涨6.96%;8月极端天气频发,加上天气转凉后肉类需求增加,国内生猪价格继续大涨27.13%;9月,猪价连创历史新高,再度上涨17.07%。
而今年,从4月开始,猪肉价格快速上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猪肉现货价格从12元/公斤涨至超过20元/公斤,涨幅超过60%;6月下旬,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8.3元/公斤,与6月中旬相比,每公斤上涨1.9元,上涨幅度为11.6%。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7月6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8.51元/公斤,比前一天上升6.8%。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生猪(外三元)的价格已连续三个月上涨。此外,6月下旬,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8.3元/公斤,与6月中旬相比,每公斤上涨1.9元,上涨幅度为11.6%。
新发地数据也显示,7月1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为25.25元/公斤,周环比大幅上涨;月环比大幅上涨;年同比大幅上涨。
多因素导致价格上涨
“现在猪少,养殖场屠宰场都不愿意卖。”老李表示。
在刘通看来,拉动价格上涨的动力,除了毛猪价格上涨的因素以外,也有屠宰厂压量保价的因素。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大豆和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导致近期猪价上涨。加上市场需求低迷,致使生猪产能去化,出栏数量持续减少,进一步削减了生猪供给;另一方面,市场上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压栏惜售与二次育肥等行为,致使猪价不断上涨。”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
刘通介绍,就养殖场而言,经过较长时间的亏损,终于出现了可以扭亏为盈的机会,养殖场方面有惜售的心态,也有压量保价的动作,加上还有一些养殖场在做二次育肥,使得毛猪的供应出现偏紧的状态,推动了猪价的上涨。猪价的稳步上涨,获利空间增加,也进一步了坚定了压栏的信心,压栏量进一步增大。
屠宰厂方面,保证每天的上市量处于紧平衡状态,就可以稳固已经冲到的价位,供应偏紧,又可以预留价格上涨的空间,使得本周的价格基本上处于连续上涨的状态。
或拉动CPI小幅上升
高企的猪价推涨了市场对CPI上涨的担忧。招商证券研报显示,当前,猪价突破20元/公斤,涨价或拉动下半年CPI上行。
当前,虽然猪价环比上涨,但全国猪粮比价仍位于5.5的历史低位,产能补充和增长情况弱于市场预期,预计后期生猪价格还将逐步震荡上升。
不过,目前能繁母猪的保有量仍然处于正常,猪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偏小。
针对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多举措保供稳价,其中明确表示,格司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将适时采取储备调节、供需调节等有效措施。同时,严厉惩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
大型养殖企业带头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适重育肥生猪,不盲目压栏,提醒企业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得串通涨价。
“从较长时间段来看,压量保价的动作也有可能会造成后期的集中出栏。此前多次出现的‘踩踏’,其实都与前期的压栏有关。所以,对于本周肉价的大幅上涨,我们总体‘不可持续’,当涨价动能集中释放以后,也会‘二鼓而衰’。事实上,到了上周末,肉价就有了掉头向下的苗头了。”刘通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772)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柴油供应偏紧得到缓解!中石化11月加大供应,预计供应量较前8月增长近50%
- 前三季度营收大增233.72%,但净利润逐季下滑,北清环能称未来碳减排指标增量可观
- 猪周期见底?猪价攀上18元大关,生猪养殖进入盈利通道
- 关税调整了!954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降税“朋友圈”再扩大
- 谁是过去5年最有影响力城市?京沪居首,香港持续衰退,昆明大连掉出前20
- 俄乌冲突下中乌贸易几近停摆,或致玉米价格上涨,警惕猪价被推涨
-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支持辽宁省建设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 又多“一道红线”!国资委发文严控央企担保,这三种情况严禁
- 水皮:【谈股论金】回马枪
- 地处强市如云的苏南板块,镇江如何跑出“产业强市”路?
- “算法严监管”时代来临:四部委新规剑指平台“大数据杀熟、二选一”
- “猪茅”牧原股份没钱了?32家公司商票持续逾期,澄清后再申请700亿授信
- 从“零的突破”到领跑奖牌榜,冬残奥上的中国速度
-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粮食生产,扩种大豆迫在眉睫
-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傅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
- 首个碳排放履约周期临近:全国碳市场成交量超1.2亿吨,成交额破50亿
- 环保板块整体走势疲软,“龙头股”平均跌幅超2%,正和生态先涨停后跌停 「环保周评榜」
- 2022第一宗央企重组落定:中国电建和电建集团资产置换,逾270亿地产板块被剥离
- 连续3个月提及融资担保,国资委对央企划定红线:总担保规模不超集团总资产的40%
- 拥抱“元宇宙”,潮玩还可以这么玩!
- 15省公布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明年有望实现“18连涨”
-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布局,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
- 两大千亿龙头合作了!”猪王”“肉王”抱团取暖,牧原股份市值重回3000亿
- 环保企业业绩整体转好,启迪环境被疑财务造假评级再下调「环保周评榜」
- 开年CPI跌破“1”!猪肉价格同比跌4成!
- 医保支付大变化来了!32座城市启动DRG/DIP支付方式,倒逼医院提质控费增效
- 明年1月1日北京医保定点扩增,养老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等将纳入
- 环保板块内5只个股触及涨停,国林科技受多家投资机构关注,飞马国际“摘帽”就收关注函「环保周评榜」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
- 过度索权?隐私政策晦涩难懂?工信部出手治理APP侵权乱象
- 1月猪肉价格下降逾40%,龙头猪企趁机扩产抢占市场
- 年内行业融资超200亿,“十四五”机器人将驶入“高端化车道”
- 商票爆雷事件后又遭评级下调,市值蒸发百亿牧原股份回应“能充分应对”
- 钢铁行业如何在“三重阻碍”下实现低碳转型?民进中央建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 国资委明确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去年11个月卖了250万辆,今年销量将突破300万
- 工业增长搅动三季度地方GDP排名:江苏逼近广东,湖北增速稳居第一
- "猪茅"牧原股份去年净利预降超70%,股价却不降反升,进场的17万股民抄到底了吗?
- 龙口:宜居宜游促振兴,美丽乡村再升级
- 2021年央企成绩单公布:全年营收36.3万亿创历史最佳,国企改革70%目标顺利完成
- 帮助农民富起来!全国人大代表王填:加强“村企”合作,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源
- 盛剑环境前三季度净利大增76%:成本上升毛利下降,费用“压缩”效果显著
- “十四五”节能减排划定目标:单位能耗5年下降13.5%,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发布!17省入围,粤苏渝占近半壁
- 政策加码提振环保板块,龙头股伟明环保股价连创新高「环保周评榜」
- 供暖季来临,大气污染治理如何攻坚?生态环境部:重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 反垄断加码!国家反垄断局新设三个司,打破超级平台垄断势在必行
- 订单多起来了!2月PMI超预期,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
-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 区域协调发展迎来变局:聚焦特殊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 对拒收现金说“不”! 全国人大代表郭新明建议这样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和金融稳定
- 人民币“避风港”特征凸显!汇率创46个月新高,外贸企业利润承压
- 2021城市竞争力榜单来了:“东降中升”,合肥、南昌领跑中部城市群
- CPI重回“1时代”:蔬菜价格上涨,叠加去年低基数
- 猪企的2021年:股价深蹲后触底反弹,下行周期下面临资金考验
-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1.5万亿流向哪里?
- 金龙鱼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 中央厨房业务有望成为新亮点
- 去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大豆产量由增转降,中央一月内三次提及扩种
- 旺季不旺!养猪企业整体销量价升量减,未来猪价还会再涨吗?
- 老年医疗护理试点来了:北京等15地试水,部分医院将转型护理院
- “中段走廊将成为中欧贸易的关键路线”——专访格鲁吉亚驻华大使卡岚第亚
- 哈尔滨“战风雪”:多条高速封闭,列车晚点,菜价基本平稳
- 周内环保龙头普遍下行,盈峰环境深耕新能源领域,江南水务领涨水务个股「环保周评榜」
- 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8%:两年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多部委密集发声支持中小企业
- 工业“碳达峰”目标来了!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发布,哪些地区最具投资潜力?
- 最全!全国400样本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发布!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
- 最新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出炉!河南省七地上榜
-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加大打击,明确法律界定
- 煤炭保卫战怎么打:两天8次重磅表态,严防囤货居奇
- 时隔40年土壤修复再迎利好,9只个股涨停,京蓝科技开年涨幅逾60%「环保周评榜」
- 十八连丰!全国粮产连续7年超1.3万亿斤,玉米增产占全国总量近九成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发布!苏浙鲁三省包揽60席
- 央企搬迁进行中:总部将向新区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成这两类央企聚集地
- 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交卷:累计成交额超70亿元,苏州查处首例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案
- 固废行业进入黄金时代!三聚环保领衔,环保板块强势跑赢大盘「环保周评榜」
- 数字化转型大潮将至,智能制造行业望长期受益
- 央企实现首月“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均两位数增长,2022年国企改革有哪些看点?
- 现货连降7轮、期货小幅反弹,焦炭价格未来走势如何?
- 两大保险巨头资管公司先后换帅,超六万亿险资何去何从?
- 政策保驾护航,2022春节消费迎来“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