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 国资委提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是关键 正文
时间:2025-10-19 14:31:5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科技创新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新兴产业引领创新是关键。”新金融专家、经济学家余丰慧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企业需要告别粗放式经营,调整到培养技术创新能力。这样,全员劳动生产效率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提高,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刘昱汝 北京报道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新兴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支持中央企业牵头建立更多的国资关键创新联合体,加大重点技术布局和全链条融合创新力度,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全链条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从事传统产业的央企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新赛道、新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实现自身产业升级换代。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产业引领创新是关键。”新金融专家、经济学家余丰慧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企业需要告别粗放式经营,调整到培养技术创新能力。这样,全员劳动生产效率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提高,人才公信力提高,企业生产力才会提高。
加强技术创新是关键之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署名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国资央企更大贡献》中提到,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国务院国资委则强调,国资央企要紧紧围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勇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资委提出,要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企业着力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打造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等优势,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要加强技术创新,强化与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学习与交流。”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另外,需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税收和资金扶持,降低创新成本,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转化科技成果,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我们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左右互济的发展格局。
央企优势互补协作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中央企业正在这一领域加速布局落子。
在吴刚梁看来,央企可以通过“央地合作”、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营造开放合作的良好产业生态,优化产业协作模式,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
“央企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领军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洪勇建议,一方面,央企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央企要积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目前来看,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仍有不少挑战,也意味着有新的风险。下一步,国资央企应如何补短板、锻长板,破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洪勇认为,第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二优化政策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第四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这四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健康发展。”他说。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常要面对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基于此,解决因为资金短缺而出现产品转化过程中断的问题和市场的生存竞争问题是难点。
袁帅也坦言,一方面,新兴产业技术变化快,市场风险难以预测;另一方面,政策变化可能对市场造成影响,资金难题也是新兴产业发展时面临的脆点。客观面对,需要加强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控制市场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制度。同时还需要重视政策引导和协同配套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节前供需两强 节后煤价若何?2025-10-19 14:28
又有上市公司出手!投入1000万元作为婚育福利金,鼓励生育从何处发力?2025-10-19 14:06
重返景气区间!3月制造业PMI大幅回升|快讯2025-10-19 13:37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5月1日起施行,将加大对碳排放数据造假的防范和惩处|快讯2025-10-19 13:14
心岸煤价继绝呈窄幅震撼仄稳2025-10-19 13:12
央企反腐又打一虎!卸任9年后中国电建原董事长范集湘被查2025-10-19 12:50
春运期间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84亿人次,多项运输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快讯2025-10-19 12:46
铁路货运新图今日起运行!快运班列及大宗直达货物列车数量进一步增加|快讯2025-10-19 12:26
疫情扰动下产天市场两级分解 北港再现库存挨算问题下场 中焦协再次散会最下增产50%2025-10-19 12:20
又有上市公司出手!投入1000万元作为婚育福利金,鼓励生育从何处发力?2025-10-19 12:04
上半年淮北矿业真现净利润同比删减40.84%2025-10-19 14:14
增长7.4%!2023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6332.8亿元|快讯2025-10-19 14:11
去年日赚9.46亿元!三大石油央企大手笔分红近1800亿元2025-10-19 14:05
实探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主打低碳可循环,全面实现绿电自给自足|聚焦博鳌2025-10-19 13:47
冀中能源邯矿总体云驾岭矿纪委为矿井下量量去世少保驾护航2025-10-19 13:38
消费踩油门!2023年社零总额创历史新高,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2025-10-19 12:44
春节假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微降|快讯2025-10-19 12:42
预计2024年全球失业人数增加200万人,亚洲整体失业率明显低于全球水平|快讯2025-10-19 12:15
供不应供,北圆港现货库存快捷降降2025-10-19 12:01
春节8天收入164亿元,持续火爆的哈尔滨如何留住“泼天富贵”?|新春走基层2025-10-19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