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生活百科 >>正文
2.1万亿元!11月中国出口由降转增,或拉动明年全球贸易增长
生活百科487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在全球贸易中,中国的贡献不容小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建议,未来,要更重视汽车的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支撑着现在贸易的发展,未来要使得这一优势更为明显。 ...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动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年全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球贸世界贸易呈现分化发展。元月由降易增
12月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2023世界经济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表示,全球的通货膨胀在2022年达到9.2%的历史新高,今年仍保持5%、6%左右的高通胀,受此影响,以美国、欧盟为主体的紧缩货币政策和金融条件全面收缩,直接导致全球融资成本的上涨、投资下滑。
不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顶住外部压力,外贸韧性持续显现。海关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3.7万亿元,增长1.2%。其中,出口2.1万亿元,增长1.7%,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转正。
在全球贸易中,中国的贡献不容小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建议,未来,要更重视汽车的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支撑着现在贸易的发展,未来要使得这一优势更为明显。
“我们加强同伙伴之间的合作,加快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际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积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要求,比如DEPA,不断完善数字贸易的规则体系,这样能为正在分化的世界贸易注入中国力量。”王孝松表示。
中国对外经贸大有可为
在王孝松看来,明年,整体贸易状况应谨慎乐观。
从国际形势来看,大部分经济体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负增长,从出口来看,俄罗斯出口环比下降24%,韩国和南非都下降了11%,说明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都有明显的下滑。
“当前,由于整体上世界经济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许多地缘政治、战争冲突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意向,所以它的影响还将持续。”王孝松表示。
刘元春也表示,后疫情时期的修复慢于预期,疤痕效应不可忽视。同时,中美之间的技术战、脱钩、去风险所带来的全球技术贸易的下降,直接导致全球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放缓,集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的是全球芯片交易、半导体交易等高新技术交易额发生了剧烈的下降。受此影响,全球在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相应的扩展上,较疫情前的状况有所放缓,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专利技术的下降上。
在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看来,国际经济合作中考虑非经济因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中国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国际经济合作安全化,因为整个西方世界安全化趋势背后都是去中国化。无论在贸易领域、投资领域,尤其在供应链领域的去中国化可以说是国际经济合作安全化的一个最终的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提高中国的开放度,尤其是制度型的开放,可以有效地提升去中国化的机会成本。
“因为我们越开放,外国资本离开中国或实现去中国化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所以,这两者是一个跷跷板的作用和特征。中国同样应该顺势而为,而不是在所有领域都逆势而上。比如全球价值链重塑一大趋势就是全球价值链的缩短,这是西方国家去中国化的一个基础。同时,全球资本或者全球供应链未来越来越围绕着最终消费市场进行布局,中国在这方面有潜力可挖。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可以未来应对这样一个趋势来构建新的比较优势,就是不断扩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这将为应对全球经济合作的安全化以及去中国化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从而中国能够在世界上、在新的发展时期能够从容地应对,而不至于让去中国化成为一种现实。”李向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中央财经大学经贸学院院长张晓涛看来,从外部的环境来讲,中美关系和全球经贸格局进入艰难的重构期,面对逆全球化,中国以原来的方式参与全球分工的红利受到了一些影响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当外部的贸易动力放缓时,我国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的对策能够发挥一些短期作用;另外有一些长期亟待解决的,比如内外贸易一体化问题,比如服务业的扩大开放问题,比如如何应对产业转移有效对冲的措施等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给予短期和长期的综合考量。
立足周边,共同发展
事实上,总体上看,我国出口规模稳、份额稳的特征没有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改变。一个亮点是,11月货物出口由降转增,出口额同比增长1.7%,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下降态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比上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同时,1—11月份,产业链更长、附加值相对比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当前,中国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率不错,同比增速依然可观。
“特别是数字服务有一个非常强的潜力,而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开始显现出领先者地位,未来在数字贸易规则方面要加强,能够真正起到一个引领作用。”王孝松表示。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兴经济体在2024年将保持增长,如果从亚洲新兴市场整体水平看大约4.5%的水平,其中,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其加速复苏的重要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多边贸易机制受到比较大的约束和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RCEP、金砖+机制、CPTPP、DEPA的地位可能区域增强,尤其是亚太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提升,2021年亚太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0%,未来亚洲这个区域在全球的地位还会进一步增强,这里面一个典型的体现是RCEP有望成为亚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之锚,目前RCEP覆盖人口22.7亿,GDP占全球33%,出口占到30%,是拥有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个地位在不断地提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整个贸易上面体现在区域贸易中,今年有一定的压力,明年有望稍微好转。”宗良对本报记者说。
最后张晓涛建议,要研判长期影响,通过营商环境的改革,延续一些产业和生产环节的商业周期,实现产业接续上真实的时空逻辑的衔接。同时要立足周边,不断面向周边地区建立中国特色,具有中国模式的自贸区网络的建设,做好制度改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Tags:
相关文章
中国挪移5G为煤矿财富数字化转型注智赋能
生活百科讲起煤矿业,咱们印象最深的即是煤山、矿洞战井下做业的煤矿工人。过去,由于净治、繁重、伤害的工做情景,煤矿工人曾经被戏称为“煤乌子”。而中国挪移5G的智能化操做,让井下矿工短途操 ...
【生活百科】
阅读更多音乐周里扑里③苏运莹:传唱他乡仄易远歌,共诉仄易远族之声
生活百科记者: 孔阿龙 杨梦宇 江铜 杨柳 邓鹏卫 ...
【生活百科】
阅读更多凉山州2024年度森林木本防灭水业余扑水队伍足艺小大交锋妨碍
生活百科为充真魔难齐州各县市)扑水队伍足艺操做、体能蕴藏战临场应变等综开素量,周齐提降森林木本防灭水的妄想才气与真战水仄,从12月27日匹里劈头,一背到29日,连绝三天,凉山州森林木本防灭水调拨部主理的凉山州 ...
【生活百科】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商票爆雷事件后又遭评级下调,市值蒸发百亿牧原股份回应“能充分应对”
-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 连续3个月提及融资担保,国资委对央企划定红线:总担保规模不超集团总资产的40%
- 关税调整了!954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降税“朋友圈”再扩大
- 盛剑环境前三季度净利大增76%:成本上升毛利下降,费用“压缩”效果显著
- 淡季不淡! 纺织行业掀起订单热,可持续制造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跨省医保痛点渐消:国常会聚焦简化手续,开放门诊直接结算
- 时隔40年土壤修复再迎利好,9只个股涨停,京蓝科技开年涨幅逾60%「环保周评榜」
- 猪企的2021年:股价深蹲后触底反弹,下行周期下面临资金考验
- 柴油供应偏紧得到缓解!中石化11月加大供应,预计供应量较前8月增长近50%
-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1.5万亿流向哪里?
- 哈尔滨“战风雪”:多条高速封闭,列车晚点,菜价基本平稳
- 过度索权?隐私政策晦涩难懂?工信部出手治理APP侵权乱象
- 拥抱“元宇宙”,潮玩还可以这么玩!
- “猪王”温氏股份去年巨亏超130亿!养鸡挣的钱填不上养猪亏的窟窿
- 地处强市如云的苏南板块,镇江如何跑出“产业强市”路?
- 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超7000亿元
- 对拒收现金说“不”! 全国人大代表郭新明建议这样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和金融稳定
- 人人争当“卖碳翁”!上海将建区域性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减排量对接碳市场
- “钢铁每吨生产成本涨了130元!”10月PPI创年内新高,何时会下降?
- 环保板块内5只个股触及涨停,国林科技受多家投资机构关注,飞马国际“摘帽”就收关注函「环保周评榜」
- 从“零的突破”到领跑奖牌榜,冬残奥上的中国速度
- 首个碳排放履约周期临近:全国碳市场成交量超1.2亿吨,成交额破50亿
- 工业增长搅动三季度地方GDP排名:江苏逼近广东,湖北增速稳居第一
- 全国人大代表郑坚江:发挥浙江自贸试验区先试先行作用,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航运政策创新
- 前三季度营收大增233.72%,但净利润逐季下滑,北清环能称未来碳减排指标增量可观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发布!17省入围,粤苏渝占近半壁
- 物流央企“巨无霸”来了:整合全国海陆空资源,重塑国内物流格局
- 外贸高增长下的AB面:规模再上新台阶,稳外贸任重道远「问计2022」
- 十八连丰!全国粮产连续7年超1.3万亿斤,玉米增产占全国总量近九成
-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加大打击,明确法律界定
- 旺季不旺!养猪企业整体销量价升量减,未来猪价还会再涨吗?
- 去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大豆产量由增转降,中央一月内三次提及扩种
- 钢铁行业如何在“三重阻碍”下实现低碳转型?民进中央建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 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8%:两年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多部委密集发声支持中小企业
- 供暖季来临,大气污染治理如何攻坚?生态环境部:重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 两大保险巨头资管公司先后换帅,超六万亿险资何去何从?
- 2022第一宗央企重组落定:中国电建和电建集团资产置换,逾270亿地产板块被剥离
- CPI重回“1时代”:蔬菜价格上涨,叠加去年低基数
- 国内消费成绩单来了!疫情下11月份消费增速回落,网上零售额大增逾15%
- 固废行业进入黄金时代!三聚环保领衔,环保板块强势跑赢大盘「环保周评榜」
- 2021年央企成绩单公布:全年营收36.3万亿创历史最佳,国企改革70%目标顺利完成
- 央企实现首月“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均两位数增长,2022年国企改革有哪些看点?
- 政策加码提振环保板块,龙头股伟明环保股价连创新高「环保周评榜」
- 生猪养殖跌破盈亏平衡线,猪肉股却接连上涨,年后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吗?
- 政策保驾护航,2022春节消费迎来“开门红”!
- 全国百强县排名:前10强长三角占9席,昆山连续7年位列第一
- 猪周期见底?猪价攀上18元大关,生猪养殖进入盈利通道
- 订单多起来了!2月PMI超预期,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
- 国资委明确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去年11个月卖了250万辆,今年销量将突破300万
- 安徽为何新增这家国企?两大央企增资,生态环境产业集团来了!
- 金龙鱼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 中央厨房业务有望成为新亮点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发布,哪些地区最具投资潜力?
- 年内行业融资超200亿,“十四五”机器人将驶入“高端化车道”
- 反垄断加码!国家反垄断局新设三个司,打破超级平台垄断势在必行
- 煤炭保卫战怎么打:两天8次重磅表态,严防囤货居奇
- “算法严监管”时代来临:四部委新规剑指平台“大数据杀熟、二选一”
- 周内环保龙头普遍下行,盈峰环境深耕新能源领域,江南水务领涨水务个股「环保周评榜」
- 人民币“避风港”特征凸显!汇率创46个月新高,外贸企业利润承压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