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圆桌网 > 环境问题
如何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专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绿色化和智能化
新闻圆桌网2025-10-05 19:15:09【环境问题】0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彭建国建议,未来,要坚持绿色化和智能化两个方向,依靠改革和创新两大动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通过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内生动力,通过国有+民营混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方面,世界经济进入到下行通道,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开始抬头;另一方面,我国新增了“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中都有关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硬性指标,这势必会对我国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经过40年的改革高速发展进入到新时代,到了一个大转折、大转型、大调整的时候。双循环与国际化不仅仅是疫情的原因,而是未来长期战略的抉择。碳达峰与碳中和则是我国新的发展目标,因此,要整合各种资源,加速绿色、智能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有效推动新格局的构建和发展。”7月2日,在雁栖湖研究院、中制智库联合主办,阿拉丁控股集团旗下阿拉丁文化传媒集团承办的第三届雁栖湖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创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建国表示。
中国地大物博,国土辽阔,东中西发展不平衡,循环余地很大,经济韧性很强,而且国民经济体系、工业体系都非常完备。
彭建国建议,未来,要坚持绿色化和智能化两个方向,依靠改革和创新两大动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通过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内生动力,通过国有+民营混改,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整合各种资源,加速绿色、智能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有效推动新格局的构建和发展。
建立双循环优势
“当前,国际形势十分严峻,经济、政治等因素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立足国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以国内循环的优势促进国际双循环。”彭建国表示。
据了解,早在2008年,我国就开始刺激内需,也改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2001年,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曾达到67%,到2020年对外依存度降至32%,为我国当前的双循环做好了基础。
“在双循环中,我国的产业转型至关重要,需要引入一种机制,使得高科技能够有效的变成主导产业,但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这需要金融发挥保障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
在他看来,科技推动新产业需要新的金融业态进入,但传统金融业态很难完成一个国家产业快速有效力的升级换代,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现代金融体系。
“要加快资本市场多领域改革,改善国内上市公司结构,让高科技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要建立现代金融体制,形成多元性金融业态,确保有效资本流入高科技领域,规避传统金融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发展金融科技,重构金融运行秩序;发挥金融的作用,能够有效推进对外开放和科技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吴晓求表示。
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看来,在呼吁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同时,还应该加快国企改革与创新。
在他看来,在市场经济中资金的配置是个动态的市场过程。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全社会资金已经基本自由流通的情况下,要实现有效的资金配置,企业特别是规模大的国有企业是主体,其活动原则必须坚持市场准则;作为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要坚持穿透管理的金融创新原则,使金融市场持续不断发展,保持活动的动力。
“特别是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下,需要百万亿级的投资,这是个好多年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因此,新的改革至关重要。”夏斌表示。
双碳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从我国正式确立“3060”目标之后,我国的经济方向就进一步向低碳倾斜。
当前,中国碳排放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处在上升的通道过程中,因此,我国的时间紧、任务重。
“但跟过去西方国家相比,现在面临的绿能技术进步得多。比如在过去十年里,光伏发电,因为材料价格、转换率的提高,每度电的成本下降了90%,这样的成本下降速度,使得未来我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绿能替代,用绿色能源替代目前的化石能源的速度方面,或许比我们预想的要更快一些。”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
当前,中国减碳的难题,正是未来的机遇所在。比如,由于中国的能效比发达国家低,因此未来的方向之一是把这个差距弥补,碳排放或将下降20%以上。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的创新,工业节能、交通节能、数字节能、生活节能等,也能够加大节能力度,加快绿能替代,推进全社会绿电电气化和电动化,倒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同时,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社区、乡村和建筑,加大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是环保和碳减排,要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电气,逐渐替代化石能源,就要构建系统的激励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此外,还应该在绿色基础上大范围推进全社会电气化、电动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对化石能源,特别是对海外化石能源的依赖,在这个领域也构建以内循环为主的能源格局,这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有重大贡献。
在徐林看来,一个容易忽略的点在于,城市乡村的规划和建设应该用碳中和的理念进行,比如城市的建筑使用节能建筑,光伏发电、储能技术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就可以大面积推行。
“还要建立一种机制,使得这样一种生态建设的投资行为获利,让不同产业领域愿意对此进行创新。当前,中国已经在投入力量,而且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一个制造业的项目如果能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造,基本上可以产生20%到30%左右的节能效益,这种节能效益就是碳减排效益。所以未来整个产业领域都面临生态文明的创新,包括绿色低碳技术、数字智能化改造。”徐林表示。
他建议,未来,应明确激励目标,激励节能,激励绿能,激励碳汇建设,激励创新;全面实碳排放额度控制和分配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碳交易机制;强化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的服务,激励更多的绿色影响力投资,提高绿色低碳领域直接融资的比例;完善、修改先行的一些政策制度,使得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对碳减排产生正向性、一致性的激励;建立碳减排的评估体系;构建全球化的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制度。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8)
上一篇: 非电需供转强产天心岸价钱分解
下一篇: 后绝市场背上借是背下?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上周印僧煤报价贯勾通接牢靠
- 68000米!陕煤黑柳林矿业公司挖进再创历史新下
- 环渤海心岸下卡煤报价累计反弹120元/吨
- 价钱为甚么涨?借能涨多暂?今日市场主旋律:焦虑!
- 心岸煤价反弹上涨!前期借能涨多少?
- 疫情影响煤产天价有所多少回,但仍不及11月中下旬水仄
- 热潮多少回北下,能源煤市场何往何从?
- 秦港5500跌破1300元/吨,宽防盈益危害!
- 靖远煤电75亿购窑煤总体获无条件经由历程
- 国家收改委:进一步挖挖正在产煤矿扩能增产后劲 确保煤冰提供牢靠
- 陕煤总体黑柳林矿业公司:迎“峰”而上保供闲
- 浓季过半,价钱反对于渐强
- 焦冰价钱第四轮提涨匹里劈头
- 大年节前煤市可可回热?
- 心岸煤价滞涨回降 后绝市场若何看?
- 年内产天最后一周中购煤价下调75元/吨,心岸商业商焦虑激情减轻,提价扔货
- 国家收改委运行局延绝增强电煤中经暂开同不如约案例回散整改
- 正在疫情中苦守初心 正在防控中启当使命
- 2022年10月浙江省煤冰价钱环比上涨5.2% 销量环比降降22.8%
- 齐球能源煤价或者延绝上涨趋向,但总体仍贯勾通接下位
- 冀中股份云驾岭矿年末绷松“牢靠弦”
- 煤冰产量删了3.6亿吨,煤价强势上涨!
- 下贵推销自动性不下 年尾前市场反弹无看?
- 新规定!2023年俄罗斯部份能源煤商业须正在去世意所妨碍
- 煤市迎去暂背了的供需两旺
- 短时候市场反对于力度较强
- 现货市场呈现震撼偏偏强止情
- 用电背荷后退 备货需供删减
- 中煤新散心孜东矿:“争先创劣”激活去世少“新引擎”
- 那个斲恼恨味鼎沸的时期匹里劈头开幕了
- 下旬煤市继绝低迷运行
- 山西:强煤矿配置装备部署 固牢靠根基
- 需供偏偏强 煤冰市场易止反对于
- 下贵推销自动性不下 年尾前市场反弹无看?
- 后绝市场或者跌跌碰碰 一起上止
- 革故更初 散力赋能 于坐异中供去世少
- 煤价狂跌下的煤老板:从净赚2亿,到巨盈5亿!
- 冀中股份云驾岭矿深入浑廉横蛮建设为企业去世少保驾护航
- 此轮上涨势头能延绝多暂?
- 北港能源煤下止趋向可能延绝到年尾
- 中电联:电煤耗量同比删3.6% 仍需贯勾通接下推销
- 去世意双圆不开较小大 现货报价下位牢靠
- 古冬第两轮热潮去袭,煤价借会再次上涨吗?
- 江苏能源监管办督导电煤中少协如约降真情景
- 山西:抓好电煤少协监管 保障电厂夏日用煤需供
- 热潮对于市场提振熏染感动有限
- 前期秦港存煤仍有回降可能
- 11月格外受古煤冰价钱环比降降2.3%
- 煤价又变了!下贵推销疲硬 电厂继绝提价 歇工+降温可可带去新的能源?
- 热潮影响接远序幕,心岸能源煤市场激情有所转强
- 需供低于预期 浓季能源煤市场启压赫然
- 陕西:明年要延绝松抓稳产增产 做好煤冰产能核删等重面工做
- 后市存正在不确定性 电厂推销以即期为主
- “单节”前煤市走背探供
- 年闭年末 市场有看企稳止跌
- 电煤价钱上涨后又跌了,估量跌幅有限!
- 周齐筑牢疫情防天 助力牢靠下效斲丧
- 焦煤市场 补库需供对于应老本偏偏松
- 后绝需供或者呈阶段性释放
- 产天热度不减 北港稍有回降
- 购销双圆专弈减轻 心岸市场可可迎去背上动能?
- 陕煤运销总体延迟逾额实现赣陕能源开做340万吨年度保供使命
- 北港煤价继绝上涨 疫情对于产天影响减小大
- 下贵推销需供上降偏偏缓
- 确保煤冰产能 齐力保障供热需供
- 供需单背走强 北港单吨最下连降70元
- 中煤新散心孜东矿:牢靠“硬横蛮”筑牢牢靠斲丧“硬屏障”
- 能源煤进进浓季 市场具背上动能
- 冀中股份云驾岭矿牢靠宣教富裕“兽性化”
- 去世意双圆专弈减码 卖圆挺价预期下 煤价继绝震撼下止
- 中电联:电煤提供删幅支窄 需供量删幅扩展大
- 市场扰动身分渐消 供需继绝建复
- 山西拟订特意针对于煤冰净净下效操做增短工做的省级天圆纪律
- 齐国煤冰产量战销量真现单删减 确保电煤晃动提供
- 兖煤澳洲真现小大股东齐数债务投资“浑整”
- 此轮市场昏迷 是过眼云烟借是强势反弹?
- 12月印僧能源煤参考价环比降8.67% 创七个月低位
- 恐下?流拍?炼焦煤拐面去了?
- 心岸拆船逐渐复原 煤市供需两旺再现
- 热潮去袭,短时候煤市若何走?
- 2022年煤冰市场的四个特色
- 深度流利融会 修正先导 引收止业新风背
- 国家统计局:2022年12月中旬齐国能源煤价钱上涨
- 守牢牢靠底线 把握斲丧自动权
- 尾轮热潮消退 煤价可可延绝上涨止情
- 防控政策劣化 产天天销正正在改擅
- 市场交割坚持 前期闭注推销可可延绝释放
- 产天推煤车辆删减 煤矿趁势减价 北港小幅探涨 降稳天气规画国内下卡煤市看涨
- 市场坚持不下 北港继绝微降
- 榆林市收改委:估量12月煤价或者将正在窄幅区间小幅仄稳
- 《内受古煤冰价钱指数运行述讲(2022)》正式宣告
- 需供回降减轻 北港多煤种跌进限价区间
- 齐球煤冰用量将破记实
- 下止通讲借要延绝多暂?宽松提供下 需供释放提振熏染感动借出有产去世 电厂、中转心岸库存总体偏偏下
- 统计局:11月煤冰开采战洗选业价钱环比上涨0.9% 涨幅回降2.1个百分面
- 热空气再次惠临 煤市可可转好?
- 已经涨三轮,焦冰市场可可绝涨?
- 11月份山西煤冰价钱总体上涨
- 明年的煤冰经济模式若何样?去看财富专家的研判
- 热潮去袭 齐国降温 需供增长煤市降温
- 国内能源署:往年齐球煤冰耗益量或者初次突破80亿吨!
- 厦门3.8万名初三学生今日复课 各校返校措施非常细致
- 开年经济成绩单“出炉”,传递出哪些信号?
- 定州市开展“书香定州”系列文化活动 已带动30万群众参与常态化阅读
- 【携手“创卫”共享美好】洪涝灾害后,如何做好村落和场所环境卫生?
- 从六大突出问题看2023年消费投诉新趋势
- 预防先天残疾守护美好未来
- 省经普办到定州市督导检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 路遇货车起火客运司机秒变“消防员”
- 厦门: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开始申报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 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集群竞争力
- 定州市持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运抵文昌 将执行嫦娥六号任务
- 4月12日、13日0时至5时厦门同安大桥局部封闭
- 定州市设立原产地证明签证点
- 我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将扩围
- 今起厦门市民可通过微信购买“五一”过渡船票
- 厦门出台新政 扩大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范围
- 厦门今起有序恢复驾照考试 需网络预约办理
- 定州伊利第一批亚运会产品运送杭州
- 厦门:旅游景区入园需提前预约 游客先约后游秩序井然
- 厦门国有A级旅游景区入园 需提前一天在线实名预约
- 金融便利店到村服务百姓零距离
- 今年厦门将新建或投用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市马拉松协会开展心肺急救复苏专题培训
- 中消协发布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厦门一季度增幅全省居首
- 城市更新,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 走近厦大航空人逐梦蓝天的“硬核”故事
- 【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七夕将至鲜花俏销
- 第二十届厦门国际石材展延期至10月举办
- 定州市举办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班
- 厦门沐(足)浴营业场所可开张迎客了
- 【文明创建进行时】便民市场,让市民购物更便捷
- 古稀老人深夜走失 公安民警暖心救助
- 厦门市教育局发布2020年中招体育考试工作方案
- 厦门自贸片区外资外贸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 厦门五区公布积分入学细则 5月6日至15日网上报名
- 定州市命名6所学校为第二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 春季厦门平均薪资为8700元/月 排名全国第9位
- 商务部:坚决反对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 瘟庙街小学组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 在厦开车玩手机将被罚200元 8月1日起施行
- 厦门启动今年首轮人才住房配售 5月14日公开摇号
- 市实验小学李浩辰荣获国家级“创新之星”称号
- 定州市义务教育作业管理和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获全省多项大奖
-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3000万人次
- 厦沙高速公路有望9月恢复正常通行
- 厦门:共享汽车需全部采用新能源车